首頁 > 購物 > 正文

北方城市的衰落:從產業到樓市,“輪回”沒有被打破!

2020-10-20 08:59:17來源:徐三刀 企鵝號

現代社會的極度文明,已經不再有茹毛飲血的蠻荒生活,人們不再借助武力炫耀,反而一心一意謀求社會財富!但我們卻發現,歷史的周期悄然轉變

現代社會的極度文明,已經不再有茹毛飲血的蠻荒生活,人們不再借助武力炫耀,反而一心一意謀求社會財富!

但我們卻發現,歷史的周期悄然轉變,在農耕文明為主導的時代,隋唐之后“北方政治,南方經濟”,北方始終要壓住南方一頭,但進入改革開放之后,我們發現一切都變了,西北孔雀東南飛,投資不過山海關。

最近的房價再次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北方城市的資產價格,正在不斷失守,一定要尋找最為堅固的地盤!

從“白菜價”三兄弟:甘肅玉門、黑龍江鶴崗、寧夏石嘴山;還有“守不住”三兄弟:天津、鄭州、石家莊,除了一些個別實力強勁的城市之外,我們會發現北方樓市正在不斷失溫!

近年來,房價風起云涌的城市、萬人搖不斷涌現的城市普遍在南方,例如杭州樓市出現30次萬人搖號,2020年成都出現8次萬人搖號,最夸張的一次還出現近6萬人登記。除此之外,還有上海、深圳這些“妖孽城市”,頻繁出現樓市“妖股”,各種“花式地王”。

更詭異的一點是,北方城市上演節節敗退,最不堪的就直接推出“只要落戶,半價買房”;南方城市卻屢次錘擊樓市,甚至于要求“價格太高,停止備案”!

從表面上看,這些都是數據方面的反映,但真實的情況是什么?數據觀察,人心捕捉,這是人們在做選擇題,這是一個驗證真偽的模型!

如果在茹毛飲血的年代,面對如此肥美的南方,北方健兒只需要駕駛著歡快的馬兒呼嘯而至,誰能想到現代文明,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在很早之前,人們已經研究過為什么“北方衰落”?有人沿用歐美學者的“地理論”,在后面還有“氣候論”,最后還有“產業論”,總而言之,沒有一個說法能夠詮釋這種詭異的變化,但也沒有任何一種說法,完全不沾邊。

最早,媒體上喊出“投資不過山海關”,前幾年喊出“投資不過胡煥庸線”。如果說,前面喊話,只是反映了投資者對于東三省的焦慮,那后面的喊話,就已經暴露了投資者對于“黑河-騰沖一線”人力和資本的普遍擔憂!

于是,我們在媒體上整體看到的都是:沒有活力的山東,數據沖水內蒙,沒有驅動的東北,原地跑步的陜西,喪失速度的天津,全靠人堆的河南......

而且一旦切換到南方城市,普遍是世界魔都上海、創新之都深圳、電商圣地杭州、成長之都成都、手工藝之都蘇州、制造之都東莞等等,能夠想到的時代優美詞匯,基本都給了南方城市。

唯一霸屏各種新媒體,表現得極為熱血的西安,也是被一些“網絡健兒”黑得一塌糊涂,因為招商4.8萬億,因為無人機表演,因為大唐不夜城燈光秀,因為“西安年,最中國”......

在北方城市全面敗退的時候,西安還在倔強,目前“十四運”利好頂著西安往前追趕,千萬不要失守!

其實,在產業結構上,我們從一開始就輸了,這種衰敗,完全是由“極盛”轉入“極衰”:

其一,產業結構:南方求新求變,北方坐等改革。

北方城市從我朝誕生之后,一直是享受特殊照顧,西遷、三線等等都給了重點照顧,蘇聯援建、遷移大學、布局重工、軍工科研、資金支持等等,只要是價值比較高的產業,必須優先考慮北方城市。

“一五計劃”全國重點項目165個給西安了15個,那時候西安不過50萬人,沖擊力可想而知。這些地方先是被稱為“小香港”、“富人區”,現在又變成了紡織城、電工城(土門)、軍工城(韓森寨)等等,產業結構換代,立即遭到時代錘擊。

而現在百強創新企業,超過七成都在南方,這些活潑可愛的新生產業,從誕生之初,便已經是迎著陽光雨露成長。

其二,互聯網技術:南方異軍突起,市值達到八萬億。

互聯網彎道超車,完全是一種意外,在互聯網泡沫之下,電商大佬們能夠活下來,說明這一產業的前景還是廣闊。

但只要我們看一下,騰訊(深圳)、阿里(杭州)、拼多多(上海)發源之地,我們就會發現,除了京東、美團、拼多多誕生在北京之外,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北方城市誕生過超級電商。

其中,最為明顯的是阿里,在杭州成功之后,做全球貿易、全國生意,產業在各省,收稅在杭州,全國都在繳納“阿里稅”,這就是一種經濟活躍的表現。

如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重點在移動端,制造手機的企業又有幾家在北方城市誕生?

其三,新基建浪潮:新興技術產業,加劇城市鴻溝。

傳統基建拉動效果已經比較蒼白了,這一點從今年來的投資來看,也充分反映了這一點,新基建成為一個看點。

什么是新基建?新基建是智慧經濟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

截至3月8日,各個省市區陸續發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新基建投資計劃超過40萬億元,這里面北方城市能夠占據多少份額?主要看技術,但凡七大領域有相關布局的城市,都有機會,但南方占據絕對優勢。

但究竟有多少城市有這個實力接盤?想一想,2017年西安提出的“硬科技之都”的構想是多么超越,又具有前瞻性。

經濟發展的失衡,反映著市場經濟的走向,我們不要輕視北方經濟,也不要過于迷信南方經濟,因為,軍工強國,私企富民。

但在房地產市場方面,我們會發現北方城市失溫會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原本經濟底蘊就比較差,又遭遇了房價暴漲的城市,還有遭受能源經濟影響比較復雜的城市,這些都曾經有過血淚教訓的案例。

近年來,我們會發現影視業、金融業、游戲業、互聯網、零售業等產業,都在向南方聚集,原本在北方城市活得比較艱苦的企業,不少去南方找機會了。而原本在北方城市投資的企業,也開始在新媒體平臺上發文。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誠信集團創始人毛振華控訴某度假區侵吞土地:

他們拿我們的地干了什么事情呢?他們在我們的土地上,我們的土地上!他們去招商,招來了所謂民營企業在這里建設了元茂屯、建設了酒店等設施。沒經過招商(的),建完之后說經營不好他們再收回來。

從北方重工到渤海鋼鐵,山東永泰到億陽集團,北方企業所遭遇的問題正在逐步凸顯,以各種形式、各種現象暴露在大眾面前。

關鍵詞: 城市 產業 樓市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