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時快訊】器官移植的錢,沒那么好賺
壹
最近無意中翻到一篇博文,簡直令人毛骨悚然。
(資料圖)
這篇文章大致講了三件事:第一件,亞洲最大器官移植醫院在天津啟用;第二件,去年河南出臺了器官移植指導價;第三件,健耕醫藥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受理,器官移植第一股要來了。
作者將這三件事串聯在一起,得出了一個詭異的結論——資本市場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人體器官將被明碼標價,那么必將會有大量的人口丟失。文中的一些措辭和數據,讓人心驚肉跳,如“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個器官移植合法化的國家”、“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不過冒冷汗之余,稍微理智的思考一下,就能發現不對勁之處。比如“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個器官移植合法化的國家”,按照我的印象,心臟、肝臟、腎臟或者骨髓移植其實已經是現在醫學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治療手段,在全球許多國家好像都合法的。尤其是美國,應該才是世界上最早進行器官移植且手術數量最多的國家啊。比如2009年左右,我就曾看過一則新聞,講的就是喬布斯在美國的田納西州做了肝臟移植的手術。
搜索之后,果不其然,美國、西班牙、巴西、英國都曾針對器官移植立法,這些國家大都是由政府牽頭成立器官捐獻和移植的共享網絡,然后進行調配。中國也不例外,先是于2007年3月份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2013年又開始試行《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今年我國將繼續修訂完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目前已通過司法審核。根據法律,我國嚴令禁止器官買賣,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獻是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合法渠道。
其次,亞洲最大器官移植醫院在天津啟用這則消息,就更令人迷惑了。根據檢索,這家醫院叫做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東方器官移植中心,早在2003年12月就曾報道成立。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類似,是具有器官移植資格的醫療機構。把這家十幾年前就已成立的移植中心和人口走失的新聞掛鉤,似乎有刻意暗指和引導嫌疑。
再次,河南出臺的捐獻器官獲取收費標準,并非器官的“價格”,而是針對在器官評估、功能維護、獲取檢測、保存運輸等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成本和費用。這一文件的出臺,是為了規范收費行為,降低收費標準。
至于將器官移植第一股健耕醫藥即將上市的新聞,和潘多拉魔盒打開聯系在一起,那就更加捕風捉影了。因為這家公司本質上就是一家“運輸公司”,大部分業務都在境外。
貳
健耕醫藥全名為上海健耕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董事長叫吳云林。
吳云林出生于1971年,本科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之后又在復旦大學的管理學院讀了一個EMBA,有一定的醫學和商科背景。職業選擇上他也沿襲這一路線,曾任上海龍華醫院外科醫師、香港藤澤藥品有限公司區域經理。
說起健耕醫藥的主營業務,就要從器官移植的一些基本醫學原理講起了。器官移植主要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術前免疫風險評估,簡單點解釋就是血型配對、兄弟姐妹間的HLA配型、特異性抗體(DSA)檢測等等。
第二個叫圍手術期,主要是獲取器官,然后再對器官進行質量評估和修復,最后把器官轉運到患者所在的醫院。
最后一個是術后長期管理,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就是術后的一些隨訪跟蹤和定期檢測,比如檢測患者的免疫狀態以及器官功能狀態是否穩定等等。
這三個階段都離不開相應的醫療器械。健耕醫藥最初就是做相關器材代理的。
根據其招股書,2010年前,它基本上以代理銷售移植領域醫療器械和免疫抑制劑為主營業務。2010年,公司成立研發部門,開始從事移植領域體外診斷試劑、藥物濃度監測試劑的研發。
診斷市場的利潤十分可觀,2021年全球移植診斷市場規模為39億美元,但競爭也十分激烈。以國內移植診斷市場為例,份額幾乎全部由外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雅培、西門子等外資巨頭占據。直到2021年,健耕醫藥在檢測試劑方面總收入不超過4000萬元。
讓健耕醫藥咸魚大翻身的,是一次“蛇吞象”式的并購。購買的呢,還是它的前東家,一家叫 LSI 的境外公司。
LSI創立于1998年,是一家在英國上市的美國器官移植領域知名公司。LSI公司的主要產品是“LifePort”腎臟移植箱(腎臟灌注運轉箱)以及配套使用的耗材、器官保存液等。早在2005年時,健耕醫藥就和LSI達成了合作,作為其中國區的獨家代理商,協助LSI在中國進行產品注冊和上市推廣。
2016年,合作11年后,健耕醫藥反客為主,以87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LSI。借助LSI在歐美市場的影響力,健耕醫藥的渠道和商業模式都獲得了打通。
以LSI原有的拳頭產品 LifePort 腎臟移植箱為例,目前,在美國57家器官獲取組織中,有54家使用這一產品,市場占有率第一。中國有腎移植開展資質的148家移植中心,LifePort 腎臟移植箱進入了90家。
叁
受惠于此,并購完成后,健耕醫藥的營收開始逐年遞增。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2022年3月,其營收分別為3.97億元、4.21億元、4.8億元、1.1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714.84萬元、5009.92萬元、4996.30萬元、1219.69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轉運箱的重復使用率很高,使用年限一般為5-7年,盈利點并不高。健耕醫藥的大部分業務收入,來自相關耗材。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2年3月,其腎臟灌注耗材營收分別為2.62億元、2.86億元、3.37億元、8707萬元,營收占比分別高達71.54%、73.53%、75.87%、83.98%。
這也意味著,公司存在收入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一旦耗材產品出現問題且未能及時糾正,將對健耕醫藥的業績造成重大影響。
于此同時,健耕醫藥的業務收入的大頭,都來自境外,平均占比超過75%,其中來自美國的收入平均占比超過65%。今年一季度,上海健耕醫藥主營業務來自境內的收入占比僅22.85%。
從產品收入來源看,健耕醫藥唯一的自研產品為移植領域體外診斷試劑,2019年-2021年銷售收入分別為23.72萬元、17.01萬元、160.28萬元。換算一下,2021年其自研產品銷售收入僅占公司總收入的0.36%。
另外,就整個行業來說,受限于器官捐獻者少等因素,器官移植只是個很小的市場。數據顯示,自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我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累計完成34606例。2021年,我國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5272例、器官移植手術19326例。放眼全球,2015年,全球器官移植手術量也只有12.74萬例,2019年增長到16.64萬例,年復合增速僅為6.9%。
至于全球腎臟灌注耗材和器官保存液的市場,就更容量有限了,2019年分別為8.88億元和 3.46億元。根據招股書,在這一領域,健耕醫藥的市場份額雖然可觀,但也存在如美國的Waters Medical System、荷蘭的XVIVO等不少競爭對手,隨時可以看到行業天花板。
目前,健耕醫藥已是第二次沖擊資本市場。目的呢,招股書中寫的很清楚,想募集10.23億資金,用于開發肝臟移植設備、拓展展移植診斷和藥物監測市場以及對原有產品進行升級和國產化。
說白了,“器官移植第一股”僅僅是健耕醫藥在資本市場上的一個噱頭。從公司業務模式分析,其核心技術在美國,主要銷售地在美國,主要銷售收入來自美國??梢院侠淼耐茰y,完成收購之后,它只是實現了對LSI的財務并表而已,某種程度上,擔當的還是類似于一個進口代理商或者銷售商的角色。
因此,網民們完全沒有必要談及資本介入器官移植便色變,甚而產生陰謀論。這不過就是一家業務結構面臨瓶頸的正常公司,急需開拓新市場,因而上市融資而已。
參考資料:
1.《健耕醫藥二闖科創板》,中國經營網
2.《二闖科創板,凈利連年下滑,健耕醫藥要當器官移植第一股?》,界面新聞
3、《當器官移植這個生意被資本盯上,是好事還是壞事?》,知危財經
4.《6年12倍!一級市場的“跨國倒爺”盯上了科創板》,開甲財經
責任編輯:hnmd004
- 【全球時快訊】器官移植的錢,沒那么好賺2022-12-13
- 2023年3月1日前張掖七彩丹霞景區面向全國游2022-12-13
- 環球頭條:安徽省出臺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城鄉2022-12-13
- 看熱訊:長沙新增2個樓盤的業主子女可配套2022-12-12
- 國民技術:不清楚俞鸝涉案細節,其他董監高2022-12-12
- 美股開盤:三大指數集體高開,法拉第未來漲2022-12-12
- 世界焦點!長沙地鐵站里傳來溫馨晚安問候,2022-12-12
- 天天快播:榜上吉林丨吉林省45個村鎮先后入2022-12-12
- 每日頭條!安慶發布第二批發熱門診名單2022-12-12
- 天天簡訊:牧原股份:擬以10億元-20億元回購2022-12-12
- 世界新資訊:牧原股份:擬發行全球存托憑證2022-12-12
- 電科院:控股股東、實控人與其子解除24.54%2022-12-12
- 環球最新:歐盟同意將2023年歐洲和平基金上2022-12-12
- 熱訊:Adobe公布業績在即,獲瑞銀上調目標2022-12-12
- 除了連花清瘟,還可服用這些中成藥“抗疫”2022-12-12
- 消息!整治“山寨App”、虛假排名亂象……2022-12-12
- 世界看熱訊:順灝股份:擬與久森新能源設立2022-12-12
- 天天熱頭條丨12月12日美股盤前要聞2022-12-12
- 全球快看:深交所深證100ETF期權平穩上市,2022-12-12
- 世界快訊:北京:目前全市醫院發熱門診從942022-12-12
- 我國首個國產核電安全級DCS發運交付現場2022-12-12
- 環球新消息丨冬季阿拉善自駕環游活動火熱進2022-12-12
- 2022.12.12-12.16出庭公訴案件信息2022-12-12
- 我國科學家探索鳥類頭骨演化奧秘2022-12-12
- 天天報道:國民技術:董事俞鸝因涉嫌內幕交2022-12-12
- 【新視野】新疆逐步有序恢復列車航班數量2022-12-12
- 李蘭娟:感染一次奧密克戎后短時間內再次感2022-12-12
- 國纜檢測:擬以6722萬元收購宇測線纜51%股權2022-12-12
- 世界微動態丨八部門:啟動實施重點群體創業2022-12-12
- 環球實時:偷賣公司上千萬元電腦幫男友還信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