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熱訊:“鹽多必癡”,重口味的危害并非只有高血壓
都說“鹽”是五味之首,如果沒有“鹽”,很多菜肴都將食之無味。雖然鹽可以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但過量食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議成年人每天食鹽的攝入量需不超過5g,這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攝入量一致。
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中提到,2002年、2012年和2015年,我國家庭烹調用鹽的攝入量為平均每人每天分別為12.0g/天、10.4g/天、9.3g/天,食鹽攝入量雖然有著明顯的下降趨勢,但還是比最高推薦攝入量的5克高出了86%。因此,我國居民在控鹽的路上還需努力。
(資料圖)
過量攝入鹽對身體的傷害不僅限于人們熟知的高血壓,還會增加骨折的風險,甚至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
接下來,咱們就來詳細說說鹽攝入過多的危害,并針對如何控鹽的問題為大家支招。
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目前,我國的高血壓人群數量正在不斷上升。《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7.5%,可別小看高血壓,嚴重的高血壓會引發一系列身體問題,如損傷心臟、大腦、腎臟;惡性高血壓患者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出現腎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已經有多項研究證明,高鹽飲食會增加鈉的攝入,進而升高血壓,加速血管老化。有研究顯示,如果將每天攝入鹽的量從9.4g降低到4.4g,收縮壓將會降低4.18 mmHg,舒張壓可降低2.06mmHg。
并且,高鹽飲食還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病風險,鹽攝入量每增加1.15 g/天,腦卒中的發病風險將增加6%。
所以,想要心血管健康,一定要控制鹽的攝入量。
讓你更容易骨折
有調查顯示,我國超3成居民的骨骼健康指數不達標,50歲以上女性骨質疏松問題更為嚴重。這意味著很多人存在骨質疏松的風險,人更容易發生骨折。而對于身體功能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嚴重的骨折還可危及生命。
導致骨指數降低的因素不僅僅是人們熟知的“鈣攝入不足”,高鈉也會進一步增加其發生風險。
高鹽飲食會導致鈉攝入較高,而高鈉會抑制成骨細胞的分化及其功能,而成骨細胞可特異性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調節骨骼的形成,促進骨骼生長。有動物實驗顯示,高鈉飲食會降低大鼠骨密度和骨強度,增加骨折風險。
增加胃炎風險
胃炎的發生與高鹽飲食密切相關。鹽攝入過高會刺激胃黏膜,可能會導致胃壁細胞脫落。而壁細胞是保護胃部健康的屏障,一旦被破壞,會增加罹患胃炎的風險,嚴重者還可能導致胃癌。
影響認知能力
根據最新研究表明,高鹽飲食可能會損害大腦的某些認知功能。長期攝入較高的鹽,會導致海馬組織氧化應激和源自腸道的炎癥反應相應增加,記憶受損,特別是對于老年人群影響更大。
此外,即使目前血壓沒有異常,但如果一直處于高鹽飲食的狀態,也會損害認知功能。
控鹽并不難,推薦這6點
既然高鹽飲食危害這么多,那就想辦法控鹽吧!很多人覺得很難把鹽控制在每天5g以下,但其實你只是沒有掌握好方法。以下6點控鹽小妙招,相信大家都能輕松拿捏。
1.用控鹽勺:有刻度的控鹽勺,清晰直觀,還有不同規格。比如,0.5g、1g、2g、5g,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購買。如果有兩口人吃飯,每天鹽最多就是10g,平均到每餐為3g左右,可以用2g或1g的控鹽勺。
2.出鍋放鹽:別在炒菜的過程中放鹽,這樣鹽會有一部分進入食材內部,吃起來味道可能會偏淡,導致放更多的鹽。而在出鍋時放鹽,可讓鹽均勻地附著在食材表面,更容易讓舌頭感受到咸味,減少鹽的用量。
3.適當用醋調味:咸味可因少量的醋酸而加強,但不能倒太多醋,否則反而會導致咸味減弱,可以少放一點逐漸調味。
4.用天然調味料:做菜或燉湯要善于使用八角、香葉、十三香、胡椒粉、花椒、蔥姜蒜等調味,可減少鹽的使用量。
5.注意隱形鹽:如果使用醬油、腐乳調味,就要少放或不放鹽。10ml醬油約含有1.6g鹽,20g的腐乳約含有1.5g鹽。
6.看營養標簽:購買包裝食品時要注意看營養標簽上的鈉含量,同款食品中選擇鈉含量最低的一款,拒絕高鹽食品(鈉含量≥800mg/100g的食品)。可將其換算成鹽來衡量自己的鹽攝入量,用標簽上的鈉含量除以400后再乘以對應的規格即可。
此外,還要注意少吃腌菜、泡菜、火腿、方便面、臘肉等加工食品。
雖說菜肴是否美味與鹽關系密切,但并不是“越咸越好吃”。高鹽飲食不僅會導致高血壓,還會增加腦卒中、骨質疏松、胃癌、認知能力下降等風險。因此,飲食一定要合理控鹽。
來源:科普中國
責任編輯:hnmd004
- 當前熱訊:“鹽多必癡”,重口味的危害并非2022-09-24
- 焦點信息:「百日行動」仙桃民警凌晨夜巡抓2022-09-24
- 今日看點:扎哈羅娃:西方在聯合國孤立俄羅2022-09-24
- 環球看點!美媒:中國航司再買40架空客客機2022-09-24
- 定了定了定了!9月26日上市,艾瑞澤8即將撼2022-09-24
- 好太太晾衣機品牌知名度遙遙領先,產品+服2022-09-24
- 資訊推薦:2022·中國農民豐收節(甘肅)暨2022-09-24
- 天天熱門:“秋分”到隴原大部氣溫下降明顯2022-09-24
- 全球熱資訊!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22-09-24
- 每日播報!譙城:“筑巢引鳳”聚人才“引育2022-09-24
- 環球訊息:李佳琦回歸,董宇輝向上2022-09-24
- 全球實時:李佳琦,歸來即巔峰2022-09-24
- 每日動態!廣東省勞模工匠本科班接受報名2022-09-24
- 環球觀天下!15.8元/斤,鄭州這65家店能買到2022-09-24
- 每日看點!全國首批試點!南通成功入選!2022-09-24
- 天天熱文:河北涉縣市場監管局念好“三字訣2022-09-24
- 當前焦點!宿遷姐妹花“織”出鄉村振興夢2022-09-24
- 視訊!宿遷泗洪:“賽豐收”2022-09-24
- 世界通訊!(財經·行情)紐約金價23日下跌2022-09-24
- 全球資訊:(財經·行情)國際油價23日大幅2022-09-24
- 每日消息!曲靖沾益實現“水電氣”一站式辦2022-09-24
- 【環球熱聞】鹽城:老人把窗戶當門被掛四樓2022-09-24
- 【環球新要聞】印尼蘇門答臘島北部附近發生2022-09-24
- 觀察:農業農村部:加速推進白羽肉雞自主培2022-09-23
- 熱訊:吉大一院與長春市消防救援支隊共建小2022-09-23
- 每日快報!非凡十年|中國餐桌“食”代變遷2022-09-23
- 【天天時快訊】「你好·南昌」2022.9.23星期五2022-09-23
- 淘寶直播921服飾潮流上新:多樣玩法新組合2022-09-23
- 熱頭條丨明起合肥連續開展兩輪核酸檢測!部2022-09-23
- 天天微動態丨平陸:綠意蔥蘢詩和遠方在路上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