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世界時快訊】新技術影響新生活沈陽“無人經濟”勢頭正勁

2022-10-27 07:57:22來源:瀟湘晨報

【核心提示】喝一杯機器人調制的拿鐵咖啡、吃一頓機器人送餐的飯、到無人值守的洗車店洗車、在無人售賣的服裝店自助結賬……如今,隨著自動化

【核心提示】

喝一杯機器人調制的拿鐵咖啡、吃一頓機器人送餐的飯、到無人值守的洗車店洗車、在無人售賣的服裝店自助結賬……如今,隨著自動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的不斷革新,無人咖啡店、無人洗車店、無人藥房、無人酒店等在沈城不斷涌現,這些豐富的“無人經濟”業態在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給沈陽人的經濟生活帶來深遠影響。


(相關資料圖)

場 景1

無人餐廳

從點菜到送餐都是機器人

“你們好,可愛的小花生來給大家送餐了,祝您用餐愉快。取完餐,請觸摸我額頭按鈕確認哦!”位于長青街的一家烤串店,今年引進了送餐機器人,每天都吸引不少前來用餐的消費者。“這家烤串店送餐機器人,可愛得不要不要的。”“想體驗機器人送餐的可以過來啦!”……不斷有顧客在送餐期間掏出手機,將機器人送餐的過程拍攝下來,把視頻發到網上后引來眾多網友圍觀。

記者在現場看到,餐廳里的送餐機器人普遍身高1.2米左右,它們的手臂搭載著4層大角度開放式托盤,可以任意調節托盤層數,適應不同高度的餐盤。只要觸摸它的屏幕,下達送餐任務,機器人就會在餐廳里自由穿梭,將菜品送到指定的餐桌上。

“現在做餐飲招人太難了,使用機器人送餐可以幫我們降低人工成本。”餐廳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店里六七成的傳菜工作都會交給機器人操作。一臺機器人每天送餐效率能頂2名普通傳菜員。而且,機器人每次可以送一桌菜,減少了顧客等餐時間,同時也提高了翻臺率。

場 景2

無人洗車

自助洗車方便劃算

隨著沈陽汽車保有量的上升,洗車也成了不少市民的剛需。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在沈陽的大街小巷,出現了不少無人自助洗車店。

“自己洗了半天才十幾塊錢,特別劃算!”“帶孩子一起洗車還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在某點評網站上,不少車主都發表了對無人洗車的贊嘆。

9月30日,記者選擇了一家位于渾南區全運路的無人自助洗車店進行現場體驗。店門口的墻面貼著入場須知,起步價為8元/10分鐘,10分鐘后0.5元/分鐘,新用戶需掃碼關注公眾號,完成會員注冊充值后即可進場。

按照提示,記者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后進入該店微信小程序。充值完成后,洗車機器上的出水、泡沫、吸塵等按鈕亮起。按下“出水”按鈕后,拿起高壓水槍將車身打濕,然后再按下“泡沫”按鈕,給車打上泡沫,隨后拿起洗車拖把進行擦洗,最后沖洗干凈并吸塵,一次自助洗車就完成了。

經常光顧該店洗車的曹先生告訴記者,基本上前幾次洗車需要20分鐘左右的時間,熟練之后,10分鐘就能洗完了。

記者探訪發現,沈陽大多數無人自助洗車店基本上每輛車的收費標準從8元到20元不等,具體費用要根據個人洗車的熟練程度決定。

場 景3

智能快遞柜

無接觸配送正當時

記者在沈城各大商業中心、住宅進行調研發現,依靠智能快遞柜的無人配送模式已經讓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變得更加快捷有效。

“很多高級寫字間收快遞基本都靠放到樓下的智能快遞柜,需要消費者自助取件。”“有的商業住宅為了保護業主隱私,只允許外賣送到小區快遞柜。”如今,沈陽不少快遞小哥對這種無接觸配送已經非常適應了。

9月30日,位于市府大路的一處高級寫字間樓下,記者看到外賣小哥和跑腿小哥來回穿梭,他們都是將物品放到柜子中便直接離開。

在這里工作的白領小賈告訴記者,“現在大家再也不用擔心快遞小哥在樓下苦等了,也不會因為不能及時下樓造成外賣小哥送餐超時。物品送達后就會收到短信,取件時只需要輸入預留手機號或者掃描二維碼即可。”

場 景4

無人酒店

機器人服務安全便捷

刷臉進行信息核對、語音管家實現硬件控制、機器人送餐洗衣……位于皇姑區昆山路的亞朵酒店,正將無人化從概念引向實踐。

推開酒店大門,在酒店大堂內機器人小朵就會提示客人掃碼、測溫、戴口罩,然后到前臺出示身份證辦理入住。

記者乘坐電梯時小朵也緊隨其后,并協助記者找到自己要入住的房間。

入住房間后,記者致電前臺要一雙備用拖鞋,不一會兒房間電話就響了,小朵請求打開房門。小朵進入房間后,記者點擊屏幕上的“開倉”按鈕,取出了拖鞋。

酒店前臺經理王雨告訴記者,小朵上崗以來,承擔了酒店客房所有的外賣取送、客房引導等服務工作,既為酒店節省了人工成本,同時也為客人帶來了許多樂趣。“很多客人在入住后都會主動和小朵互動,這也成為我們酒店營銷的一大賣點。”

“無人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記者通過天眼查數據發現,目前,全國有超過10萬家無人技術相關企業,沈陽市公開注冊的相關企業大概有2218家。無人倉庫、無人自助照相館、無人自助洗車、無人按摩椅、無人咖啡廳、無人藥房、無人工廠……這些不斷出現的新業態,展現出“無人經濟”強勁的發展勢頭。

近年來,沈陽市大力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連續出臺了《沈陽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8-2030)》《關于新發展階段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多個政策文件,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著力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生態。

2021年沈陽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在試驗區建設推進過程中,沈陽立足現有人工智能科研基礎,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多措并舉,創新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沈陽經驗”。沈陽市科技局提出,力爭到2025年,沈陽市人工智能關鍵基礎理論和核心共性技術取得重要進展,攻克一批制約我國智能機器人、智能工廠、無人機、智能汽車等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顯著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在工業智能機器人、智能工廠應用、智能翻譯等重點領域建成人工智能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顯著提升產業實力;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成為國內領先的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先行區和國家人工智能政策創新引領區;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算力覆蓋東北區域,人工智能新型基礎設施得到全面加強;推進政策創新,明確社會實驗及政策實驗方針,打造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實踐的豐富案例、數據和場景,為應用示范建設提供有效的數據、方案和決策依據。

專家解讀

觀點一:“無人經濟”離不開技術、市場、資本助力

“‘無人經濟’改變了傳統經濟對人力的高度依賴,以技術要素和資本要素投入降低了勞動力成本、信息交換成本和交易成本,實現了端到端、點到點的交易,加快實現去中介化。”東北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小牛翻譯團隊聯合創始人肖桐認為,當前“無人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市場的多元需求、資本的積極介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快速發展共同推動的。

從技術角度分析,“無人經濟”應用熱鬧的背后,離不開相關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近十年來,人像識別、商品識別、無感支付、大數據分析、IOT(物聯網)、區塊鏈等集成的“黑科技”系統,讓“無人經濟”得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其次,市場的多元需求是倒逼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這種來自市場需求端的因素成為驅動“無人經濟”深入人心更為重要的原因。“任何一種技術能夠快速發展,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它能夠解決社會當下所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觀點二:“無人經濟”會創造催生新的勞動力需求

有人擔心,“無人經濟”在零售、餐飲、娛樂、健康等消費場景下,會導致一些人失去工作崗位。

肖桐認為,科技替代的只是重復性的工作,對創造性的工作崗位影響不大。長期來看,技術的進步以及新業態的產生,會創造和催生出新的勞動力需求,對此不必悲觀。

“只要人工智能的算法支持,機器人就可以完成這樣程序化的、不斷重復的任務。但是機器人現在還不能完全像人一樣進行創造性的工作。”肖桐指出,機器人能代替的是一些可以被指令化的工作,他們可以把復雜的任務進行程序化。而且,與人類相比,機器人都是冷冰冰的,機器人通過人機交互技術去服務人類,目前這種交互技術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媲美真人的能力,也就是說機器人很難去理解一些人類感性上的訴求,讓機器人去完全聽懂人話是還有很大挑戰。所以目前機器人去服務只能是簡單替代人類從事基礎性的工作,無法做到像真人一樣去從事一些有“溫度”的服務。

觀點三:“無人經濟”引領智能制造升級

記者在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中發現,該文件明確提出國家要大力發展基于新技術的“無人經濟”,充分發揮智能應用的作用,促進生產、流通、服務降本增效。支持建設智能工廠,實現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現場智能化、工廠運營管理現代化。發展智慧農業,支持適應不同作物和環境的智能農機研發應用。支持建設自動駕駛、自動裝卸堆存、無人配送等技術應用基礎設施。

據了解,沈陽市將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分類推進不同發展階段企業普及精益數字化、加快智能升級、上云用云、培育數字化應用場景,支持一批智能升級行業示范。全年推進100個智能升級項目和100個工業應用場景建設,完成40戶企業智能升級技術服務,兩化融合、數字化水平評估企業突破300戶,帶動1000戶企業上云;通過增加傳感器、PLC等智能模塊,提高老設備數控化程度及重點企業數字化水平,力爭重點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5%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2%。

觀點四:“無人經濟”在沈陽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未來,‘無人經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肖桐說,“無人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體現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當然,其發展要形成大規模的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它會作為“有人經濟”的有效補充而存在,并與各種經濟業態協調發展。

“從技術角度來看,沒有一種技術能解決人類的所有問題,未來隨著機器人基于環境的學習,以及一些機器人綜合決策能力技術的突破,機器人的自學能力會大大提升,能從事的工作種類、場景、性質都會有所提升。”肖桐認為。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長杜振軍稱,隨著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的發展,機器人代替人或者說輔助人生產生活已經是大勢所趨。未來社會,以機器人為重要載體的“無人經濟”業態能夠成為我國應對老齡社會到來、勞動人口減少問題的重要舉措,同時,“無人經濟”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是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動能來源,能夠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黃超/文 高級記者 張文魁/攝)

關鍵詞: 人工智能 快速發展 智能機器人 發展前景 人工成本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