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環球看點!泰晤士河不能承受之輕

2023-01-15 07:06:00來源:瀟湘晨報

來源:經濟日報世界上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幾乎都與其境內的江河湖海有著深厚的淵源,像中國的長江、黃河,法國的塞納河,埃及的尼羅河,當然

來源:經濟日報

世界上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幾乎都與其境內的江河湖海有著深厚的淵源,像中國的長江、黃河,法國的塞納河,埃及的尼羅河,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英國的泰晤士河。


(資料圖)

泰晤士河發源于英格蘭西南部的科茨沃爾德山,從西部流入倫敦市區,然后一路浩浩蕩蕩注入北海。雖然其長度只有346公里,與很多大江大河完全不是一個體量,但對倫敦乃至英國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泰晤士河主要流經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平原區,擁有水位穩定、流速較緩、河寬水深等非常優越的通航條件。航行在其中的船只幾乎不會遇到什么大的風浪,就可以輕松順流而下。其次,泰晤士河的入海口隔著北海與歐洲大陸的萊茵河口遙遙相對,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直面歐洲最富饒地區的直航通道”,這也使得泰晤士河在英國水路運輸領域的地位愈加特殊。

早年間,隨著工業革命的爆發,英國經濟迎來了飛速發展時期,作為黃金水道的泰晤士河也成了當時全球最繁忙的水路,絡繹不絕的船只搭載著游客,運送著貨物,倫敦也借此獲益頗多。

不過,隨著英國逐漸成為世界霸主,作為“母親河”的泰晤士河也一度有些力不從心:大量工業廢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泰晤士河,且毫無節制,河水遭到嚴重污染,甚至淪為一灘“死水”。

據史料記載,19世紀以前的泰晤士河是當時有名的鮭魚產地,也是水禽棲息的天然場所。但隨著水質的斷崖式下跌,不僅魚蝦消失了,連下游也一片污濁,惡臭直逼倫敦。到了19世紀50年代,泰晤士河的污染情況更加嚴重。據說,1857年前后,泰晤士河平均每天都要承受250噸左右的污染物。19世紀,有4次霍亂伴隨著骯臟的河水肆虐英國,僅倫敦就有大約4萬人因此失去生命。

經歷了如此慘痛的教訓,英國人終于開始正視保護泰晤士河的重要性,并迅速著手實施一系列措施“挽救”泰晤士河。

英國對泰晤士河的治理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1852年至1891年可以算作第一階段。這一時期,英國政府主要采用立法與修建市政排污系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理:英國大都市工務局在泰晤士河南北兩岸建造了兩套龐大的隔離式排污下水道管網,用來收集兩岸的污水并排至泰晤士河下游地區。后來,英國議會又花了10年時間,于1876年出臺了《河流防污法》,明確規定污染河流屬于違法行為,以此規范工廠及民眾的行為。

排污水道投入使用確實在短時間內有力緩解了泰晤士河市區河段的污染情況,但運行一段時間后,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暴露了出來,那就是市區污染只是被轉嫁給下游河口,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治理。如果遇到漲潮,下游的污染物甚至會跟隨著潮涌“返回”泰晤士河市區河段。

從20世紀中葉開始可以算作第二階段。這一次,英國政府再次全力出擊,目標是對泰晤士河進行全流域治理。資料顯示,英國對河段實施統一管理,把泰晤士河劃分為10個區域,保證每個區域都能得到相應的治理。他們還把近200個小型污水處理廠合并成15個較大規模的污水處理廠,使其能夠集中作業,提升污水處理效果。此外,英國政府還將200多個涉及水資源管理及運營的單位合并,成立了新的管理機構——泰晤士河水務管理局,對泰晤士河流域進行統一規劃與管理。

不僅如此,英國政府也沒有放棄對民眾的動員。畢竟,治水人人有責,只依靠政府單方面的努力遠遠不夠,民眾積極配合才能行穩致遠。從這段時期開始,各部門開展了大量直面市民的宣傳工作,使公眾對水資源保護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對政府在污水處理方面的舉措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越來越多的英國人開始身體力行,加入到保護“母親河”的工作中。

如今,曾經坐落在泰晤士河兩岸的大量工廠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議會大廈、大本鐘、圣保羅大教堂等一個個代表英格蘭燦爛文明的建筑,以及眾多充滿濃濃自然氣息的城市公園、城市綠地、城市主題廣場等。貨輪也消失了,觀光游輪載著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暢游河上,不僅成功激活了旅游業,還成為連接文化與現代產業發展的紐帶,推動倫敦以更綠色的方式發展。

不過,隨著全球氣候與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煥發新生的泰晤士河也遇到了新難題。

2022年8月12日,英國政府宣布,在經歷了1935年以來最干旱的7月份后,英格蘭14個地區中已有8個地區處于干旱狀態。泰晤士河的源頭有史以來第一次干涸了,“第一滴水”出現的位置也向下游移動了數公里之多。并且,泰晤士河的水位也創下了17年來新低,泰晤士河谷和倫敦的水庫都處于缺水狀態。

針對這一情況,英國泰晤士水務公司被迫于2022年8月17日宣布,從2022年8月24日起對倫敦和泰晤士河谷地區實施臨時“軟管用水”禁令。這意味著,該地區約1500萬居民將不能使用軟管水槍清洗汽車、澆灌花園、清潔窗戶。

如何應對極端天氣,實現水資源的科學保護,也許將成為泰晤士河下一個需要攻克的課題。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暢)

關鍵詞: 泰晤士河 英國政府 經濟日報 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廠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