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山西襄垣:小“菇”事點燃大“錢”景

2025-05-12 09:15:24來源:中國新聞網

隨著一簇簇菌絲被注入櫟木基座,日產2萬棒香菇菌棒自動化生產線在山西長治襄垣縣古韓鎮南豐溝村正式投運。小小香菇菌棒不僅承載著點木成金...

隨著一簇簇菌絲被注入櫟木基座,日產2萬棒香菇菌棒自動化生產線在山西長治襄垣縣古韓鎮南豐溝村正式投運。小小香菇菌棒不僅承載著“點木成金”的致富密碼,為當地現代農業注入科技力量,還打造出食用菌產業鏈從實驗室到田間的綠色閉環。

自動化生產線 “智”啟菌棒培育新篇

項目現場,3000平方米食用菌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自動化生產車間內,菌棒生產線正在進行原料配比作業,從木屑、麩皮等農林副產品到成品菌棒,全流程僅需2小時。

作為目前長治市單體投資最大的香菇生產加工項目,項目配備智能化菌棒生產線、無塵凈化接種車間、2000平方米原料預處理場及500平方米保鮮冷庫,科技賦能真正開啟“智慧農業”新篇章。

“我們引進的智能溫控接種系統,將傳統人工接種的污染率從15%控制到2%以下,發菌周期縮短了30%。”車間主任韓志明指著中控系統,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各培養車間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多項參數。

生產車間組長趙師邊套袋邊說:“在這干活,既能學到技術,還能賺錢貼補家用。咱農民也得跟上時代,轉型當技術型農民,一起把香菇產業做得更紅火。”

鏈通全周期 織就“一朵菇”的無限可能

在文王大道西側,34棟智能溫室大棚是保障香菇出菌的“智慧堡壘”。

大棚內搭載的智能溫控系統,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溫度、濕度,一旦數據偏離設定值,系統將自動啟動升溫、降溫或通風設備。同時,精準滴灌噴水系統和光照調節裝置會根據香菇不同生長階段精準供給“養分”,為香菇生長創造最佳環境。

此外,每個大棚均配備專人分管。他們依托智能化設備提供的數據支撐,進行精細化管理,讓每一株香菇都能在“智慧搖籃”中舒展菌傘,孕育飽滿菇蕾。

韓志明告訴記者,項目一期已投入生產,可實現年培養香菇菌棒300萬棒,預計年產鮮菇200萬斤,年產值突破2500萬元。二期工程將繼續加碼智能化與多元化布局,擴建香菇菌棒智能化培養車間,新增100架智能大棚,形成“菌種培育、生態種植、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的全鏈條閉環。

這條香菇閉環生產鏈以“一根菌棒”為起點,將菌棒出售給大棚種植戶培育。成熟后的鮮香菇經過篩選,一部分直供市場,另一部分送入烘干車間制成干香菇包裝銷售。

同時,產業延伸持續推進。未來,還將深度開發香菇醬、香菇掛面等特色產品,把香菇從田間地頭的農產品,逐步轉化為具有本地特色的多元商品,讓每一個環節都成為產業增值的“動力源”。

“菇”廠共富開新局 聯農模式奏響振興強音

為充分利用生產周期,在香菇培育錯峰時段與農閑時節,大棚搖身變為“四季菜園”。搶抓時機,種下黃瓜、西紅柿、尖椒等時令蔬菜,這些新鮮果蔬成熟后直供本地市場,既填補農產品供應空檔期,也有效盤活閑置資源。同時,蔬菜種植與管護過程創造出大量就業崗位,吸納周邊村民就近就業。

“我們正在與南豐溝村對接,謀劃土地入股、勞務就業、技術合作三種模式,讓農民從靠天吃飯變為靠技術增收。”新裕農業董事長張樹華介紹,公司將為合作農戶出售菌棒,提供全程技術培訓及保底收購協議。300萬根的年產能,不僅意味著傳統菌棚的數字化蝶變,更通過“企業供棒+農戶領養”的聯農模式,讓“鄉村菇棚”變身“云端工廠”。

古韓鎮南豐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史紅飛算了一筆賬:“項目全面達產后,南豐溝村以村集體420萬元入股,每年以6%分紅,該村可實現年集體經濟增收30萬元以上。同時,可直接提供200余個就業崗位,帶動周邊農村勞動力轉為技術型農民,讓村民端穩技術飯碗。”(作者 楊佩佩 馬靜)

關鍵詞: 山西襄垣 自動化生產線 食用菌生產車間 菌棒生產線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