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汽車芯片需求堅挺等 A股半導體上市公司風景獨好

2022-07-15 14:21:37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半導體產業遭遇全球砍單潮,A股半導體上市公司卻風景獨好,中報業績靚眼,訂單潮涌。綜合市場中的業內分析人士觀點,雖然全球半導體產業進...

半導體產業遭遇全球砍單潮,A股半導體上市公司卻風景獨好,中報業績靚眼,訂單潮涌。綜合市場中的業內分析人士觀點,雖然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下行階段,但晶圓產能東移和國產替代邏輯長期存在。我國本土半導體設備市場需求穩定增長,汽車芯片需求堅挺有望成為下半年半導體最大投資主線。

不懼“砍單潮”

A股半導體公司訂單潮涌 中報業績亮眼

今年以來,歐美通脹高企與加密貨幣價格暴跌對半導體需求造成負面影響,多項數據顯示,全球的半導體需求正在放緩。如Canalys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1%;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總出貨量也同比下降7%。

而股市也在反映全球半導體的低迷現狀,年初至今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近40%,全球主要半導體企業市值蒸發近1.8兆美元。

但A股的上市公司卻無懼“砍單潮”,大有“風景這邊獨好”之勢。本周,多家公司發布的中報業績預告十分亮眼。這些公司的調研紀要也顯示訂單飽滿,全年業績向好成大概率事件。

截止7月12日,A股已有14家半導體公司發布中報預告,10家公司中報業績預增或略增,占7成以上。

其中,半導體設備公司中微公司和華海清科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同比增長565.42%到630.34%、189.15%到246.98%。且中微公司特別提到,上半年新增訂單約30.6 億元,同比增長約62%,新增訂單額接近去年全年營收(31.08億元)。

華海清科也在7月4日發布的投資者調研紀要里表示,公司在手訂單非常充足,機臺產銷量也在快速增長。

表1:半導體設備公司2022年上半年區間漲幅(7月1日-12日)

除此之外,《紅周刊》也發現在拓荊科技、盛美上海、芯源微、北方華創等多家半導體公司發布的機構調研紀要中也無一例外表示“目前在手訂單飽滿”。像拓荊科技還專門在紀要中提到,公司所聚焦的薄膜沉積設備市場空間很大。下游國內晶圓廠的擴產、芯片技術的迭代升級,會拉動薄膜沉積設備需求量的增加。

從上述多家已披露中報業績預告的半導體板塊公司來看,以半導體設備、材料為代表的國產替代主線維持高景氣度。

景順長城基金經理楊銳文公開表示,半導體的認知差將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機會。歷史上的半導體行情高點領先“砍單”傳聞半年,當“砍單”傳聞出來,半導體行情基本是見底反彈了。半導體反彈之后,半導體持倉會在未來展示最強的基本面和成長性。

晶圓產能東移和國產替代

牽出A股半導體炒作的主線

國內多家券商的研報均看好半導體設備與材料板塊在下半年的投資機會,晶圓產能東移和國產替代是長期邏輯。東吳證券指出,當前本土晶圓廠開工率依舊較高,2022Q1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產能利用率均超100%,產能吃緊。

不僅如此,德邦證券報告指出受國內刻蝕、干法去膠、涂膠顯影等設備廠家拉動,今年以來半導體設備中標國產率持續提升。2022年1-6月開標的548臺設備中,源自國內廠家制造的設備共計189臺,占比達34.5%。其中,6月國內設備中標數量為44臺,國產率進一步提升至64.7%。

除了前述半導體設備材料板塊受資金青睞,半導體細分的汽車芯片這一更具成長空間的投資主線也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南京證券指出,在整體半導體周期下行過程中,投資邏輯從過去的“產能為王” 轉化為“需求+產能”為王,車載芯片仍然是需求最好的方向。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說,在半導體領域,電動車對半導體的需求相較傳統車對半導體的需求增加5-10倍。電動車是上半場,智能車是下半場,智能車對半導體的需求更大。

西南證券指出,新能源汽車依然是目前半導體確定性最強的應用領域。一輛新能源汽車的芯片用量1000-2000顆,是傳統汽車芯片數量的2-4倍。新能源汽車處于高速滲透階段,相關汽車芯片將從這輪行業紅利中明顯受益。

此外,華鑫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需求端電動車滲透率提升和光伏風電等綠色電力快速發展帶來大量電力電子芯片需求,將貫穿整個碳中和的周期,功率半導體需求將長期保持穩步增長。

不過, 泓德基金基金經理王克玉也曾對《紅周刊》表示看好半導體的機會,但他同時提投資者,半導體行業的投資專業性強、風險大,對個人投資者有明顯壁壘,最忌諱以情懷為邏輯。

表2:汽車芯片公司近期獲機構調研次數明顯增多

關鍵詞: 晶圓產能東移 國產替代邏輯長期存在 A股半導體上市公司風景獨好 汽車芯片需求堅挺

責任編輯:hnmd004